今年以来,罗城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,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,通过开展微宣讲、微治理、微阵地等“微行动”,从小处着手,从细处使力,激活乡村发展“微动能”,打通基层治理“微循环”,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。
构建“微平台”,汇聚多元力量。完善推广“板凳会”“书记夜话”等常态化倾听民声、了解民意长效机制,零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和呼声,现场解决群众生活“糟心事”,建立“干不干”村民提、“怎么干”村民议、“好不好”村民评的基层治理模式。变以往“灌输式”宣讲为“互动式”交流,现场了解群众所思、所想、所盼,搭起了干群“连心桥”,打通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、道德大讲堂、红色文化长廊等阵地,结合“我们的节日”,组织开展乡村“村晚”、乡村名嘴说、“送戏下乡”等群众性文艺活动。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平台资源,结合党纪学习教育、和美乡村建设等主题,组织志愿者、少年儿童,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教、文明乡风等文化活动,把“有感情有温度”的文艺作品送到农村党员的“家门口”。
开设“微课堂”,提升素能教育。“理论课堂”聚人气。把理论课堂搬到“网格内”,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二十大精神、廉洁文化建设、好家风家训传承教育、国防安全教育等志愿活动,把“宣讲日”与支部主题党日、志愿服务周等载体深度融合,把党的理论政策和文明乡风落脚到最小单元。“田间课堂”接地气。将流动授课点设置在田间地头,搬进产业大户的家中,相继开设种、养殖类别课程,通过“面对面”讲解、“手把手”传授,帮助群众解决“一时之难”,掌握“一技之长”。“实践课堂”见行动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农家书屋、文化广场,组织志愿者全面开展普法宣传、关爱服务、文艺汇演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在文明实践课堂中得真知。
探索“微治理”,擦亮文明底色。充分吸纳预备党员、农村致富能手、外出创业有成人士、乡村医生、合作社带头人等群众参与网格治理,将宣传方针政策、化解矛盾纠纷、维护公共设施、关爱留守儿童、促进产业发展、推动移风易俗、发展集体经济、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项目均纳入基层治理内容。坚持“群众评群众”,常态化开展“好邻居”“好公婆”“寻找最美家庭”“美丽庭院”等评比评选活动,让群众唱主角,持续选树身边的“最美”典型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发挥了鲜明的导向示范作用,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。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,完善村级党务、村务、财务“三公开”,规范建立村级“小微权力”清单制度,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和决策权,畅通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渠道,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。